一、选择要点
1.透光性与光质调控
选择透光率高(≥90%)、且具备光波转换功能的膜(如将紫外线转为红橙光),促进作物光合作用。
漫反射膜可增加下层叶片受光,适合高秆作物。
2.保温与耐候性
优先选红外阻隔率高的膜(减少夜间热量散失),厚度建议0.10-0.15mm。
北方寒冷地区需加强保温层(如PO膜),南方多雨区需防流滴功能(持续期≥4个月)。
3.防雾滴与抗病性
膜内添加防雾滴母粒,减少水珠遮挡透光,抑制病菌滋生。
部分膜含光触媒成分,可分解棚内有害气体。
4.使用寿命与成本
优质膜寿命可达3-5年,综合考虑性价比,避免频繁更换增加成本。
二、核心作用
1.增产增效
转光功能提升光能利用率,实验显示瓜果类增产15%-30%。
延长光照时间,促进早熟(如番茄提前7-10天上市)。
2.环境调控
昼夜温差可控,减少能源依赖(如冬季减少加热成本)。
降低棚内湿度,减少病害发生(如白粉病、灰霉病)。
3.品质提升
红光比例增加促进糖分积累(如草莓甜度提高1-2度)。
紫外线过滤减少作物徒长,提升抗逆性。
三、行业标准参考
1.基础标准
GB 13735-2017《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》
厚度偏差±0.005mm,拉伸强度≥15MPa,断裂伸长率≥300%。
2.功能指标
透光率衰减率(1年后)≤15%,流滴持效期≥120天。
保温比(膜内外温差)≥3.5℃(夜间测试)。
3.环保要求
符合GB/T 35795-2017《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》的可降解膜优先。
4.实际应用建议
高附加值作物(如草莓、花卉):选转光+漫反射+防雹多功能膜。
叶菜类速生作物:侧重防雾滴与透光均匀性。
高温季节:搭配遮阳网使用,避免膜内温度过高。
通过科学选膜,可显著提升大棚种植效益,建议结合当地气候和作物类型进行定制化选择。